时间:2023-05-15 17:28:58 | 浏览:170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边雪 曾洁
太阳是生命之源,它的巨大能量跨越上亿公里滋养着地球万物,但同时它也是地球空间天气事件的源头,当发生强烈的太阳爆发时,会释放出100亿颗百万吨级核弹的能量,可能会对地球轨道卫星乃至地面通讯设备等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能更高质量地观测太阳、更准确地预报“太空天气”,我国在海拔3800多米的四川稻城县噶通镇群山之间建设了一座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它由313个形似锅盖的6米口径抛物面天线和1个中心定标塔组成。
DSRT的抛物面天线
因为所有天线围绕定标塔均匀分布在直径1000米的圆环上,这座大科学装置又被当地居民形象地称为“千眼天珠”。
4月27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亚丁空间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一探这颗“天珠”的建设情况。
已完成约270台天线调试
预计在6月进入试运行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大概270台天线的调试,得到了一些太阳的实时数据,预计在6月份会全部调试完成。”据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亚丁空间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执行站长吴俊伟介绍,目前项目团队正在进行DSRT的电磁防护、方位精度等调试工作,等调整完成后就会开始试运行,进入正式的科学观测。
亚丁空间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执行站长吴俊伟在研究站前
届时,这座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成像望远镜的313台抛物面天线将会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转动,监测太阳射电耀斑,跟踪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演化和进入行星际的全过程。
而DSRT系统采用独特的圆环阵列构型和原创的单通道多环绝对相位定标技术,可以实现高质量监视太阳的爆发活动,连续成像成谱观测,为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自主数据。
DSRT的中心定标塔
在观测太阳之余,DSRT还能在脉冲星搜索、高速射电暴探测等天文热点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3月底,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科学家团队已经利用初步集成完毕的146个单元天线开展了脉冲星观测,并成功获取了连续射电图像序列,识别出脉冲星J0332+5434在图像中的闪烁,脉冲星定位精度达到1.8角分,初步验证了DSRT用于脉冲星探测的能力。
未来计划:数据开放、科普活动、小行星防御......
“希望大家共同利用这些成果来做空间科学的研究。”采访中吴俊伟提到,DSRT完全建成后,将会向世界开放所获的数据。
资料显示,DSRT收集的射电频段数据,能完善补充其他频段工作的望远镜收集的信息。因为DSRT的313个天线使它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可能捕捉到较弱的高能粒子信号,这些信号可能会被相同频率范围(150兆赫兹到450兆赫兹)下天线较少的阵列遗漏,例如法国南茜日像仪。
采访中,吴俊伟表示,当“千眼天珠”建成后研究站还会开展相应的天文科普活动,帮助公众了解前沿的天文知识。
此外,在更远的未来,DSRT或将升级为主动观测设备,成为我国小行星防御系统的一部分。相关报道曾提到,小行星撞击地球,已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防御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中国力量,是2022年国家航天局发布的八大行动声明之一。
子午工程——太空天气预报员
据悉,DSRT是子午工程二期中空间探测的“国之重器”,对子午工程二期探索高时空分辨的日地空间环境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会起到重要作用。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为子午工程的全称,它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是科学家们为探秘“第四环境”——空间环境(宇宙环境)布下的“地网”。
空间环境探测主要有天基探测和地基探测两大方式,前者主要借助卫星等航天器,后者主要借助地面设备,各有优长。考虑到地基探测具有连续、稳定、可靠、易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子午者,南北也。”的子午工程,就采用了这种探测方式。
子午工程一期是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能综合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二三十千米到几百千米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中的地磁场、电场、风场、密度、温度和成分等参数,在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实现对我国领土的覆盖,以及对中、小尺度空间天气物理过程的探测,子午工程二期应运而生。科学家们建议,除了一期工程位于东经120度和北纬30度附近的观测链,再在东经100度和北纬40度附近增加两条观测链,形成一个“井”字形网络,这便是子午工程二期的构想。子午工程二期增加了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监测,超越了地球空间,这也是区别于一期工程限于近地空间的重要方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边雪 曾洁太阳是生命之源,它的巨大能量跨越上亿公里滋养着地球万物,但同时它也是地球空间天气事件的源头,当发生强烈的太阳爆发时,会释放出100亿颗百万吨级核弹的能量,可能会对地球轨道卫星乃至地面通讯设备等造成严重影响。为
天珠在我国历史久远,早在春秋晚期的楚国贵族墓地就有天珠陪葬。1. 在197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淅川县下寺2号墓考古发掘出土了一件蚀花纹饰玉髓天珠。其珠长1.95厘米,直径0.8厘米,孔径0.5厘米(如图:1)。现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最早的天珠是用海螺化石打磨而成,第二代天珠则是用九眼石页岩打磨而成,后面由于海螺化石和九眼石页岩比较稀缺,又通过在玛瑙上进行人工绘制形成天珠。现在常见的天珠人工痕迹比较重,多是用玛瑙加涂料烧制而成。天珠是用天然材料制作的天珠一般是天然材料经
在坊间,多把“天珠”分为三类:天珠、中天珠(是chung dzi的音译,又叫“次要天珠”或“冲天珠”)和“旁系天珠”(又叫“天珠族”“崩系天珠”)1、什么是中天珠? 天珠的藏语名称是dzi。chung dzi是指与dzi相似的珠子。中天珠与
李连杰的九眼天珠人人皆知,更是有不少人了解甚至收藏天珠,说到天珠不得不提油润包浆,但是油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触感?引人深思。天珠油润是种怎样的感觉?触摸天珠首先触感是滑,非常滑,这种滑是没有颗粒感的滑,哪怕天珠表面布满风化纹第一触感依旧是滑,
- 感谢关注 左岩珠宝课 -天珠出现的背景天珠是蚀花玛瑙珠的一种,其工艺也是蚀花工艺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种。蚀花玛瑙工艺起源于公元前2600年印度河谷文明。公元前1500年前后印度河谷文明衰落之后,蚀花工艺一度销声匿迹,几乎没有出现在考古资
李连杰曾用两千万的价格,买下了一颗九眼天珠,根据专家们估价,这颗九眼天珠的价值已经高达一亿元。天珠与藏文化关系密切,藏语发音为“dZi”,汉语翻译“瑟珠”。受古代历史文化的影响,它被赋予了"保护、驱邪、疗愈、装饰、交流、象征"等社会文化内涵
古珠上币府:推出天珠界真正权威,与国家级鉴宝专家们掰手腕茶 (331105) 2022-5-15 20:46:48今天给大家讲地宫,装藏,伏藏天珠,地宫,在我国西藏日喀则往西一直到西亚地区,古老的藏族风俗的民族当中流传着一种习俗,家里盖房子
对于现代化养蜂来说,蜜蜂我养糖浆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可以说是只要有技术的人养殖蜜蜂,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基本上离不开白糖。随着消费者对蜜蜂养殖行业的了解越来越多,其实很多消费者对于蜜蜂喂养白糖的问题已经是接受的,但是由于饲喂的方式不恰当
说到蜜蜂,现象我们很多朋友都不陌生, 说起蜜蜂的生活,可能我们很多朋友不了解,但是如果真正了解蜜蜂生活,我们不得不佩服这种可爱的小精灵。蜜蜂的世界给我们留下的是勤劳的感觉和可口的美味,其实蜜蜂的生活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蜜蜂的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张玮 摄影报道)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辖区群众的文化素养,日前,北塘街道西村开展“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声乐知识科普培训活动。活动专门邀请了滨海新区塘沽文化馆的声乐老师为大家授课。声乐老师细致地为大
导语:椰子在内地不常见,但是在海南则是随处可见的植物。很多人都知道椰子价值高,打算种植椰子树。最关键的是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椰子是一种热带性气候植物。在我国,椰子树主要生长在海南地带。但在广东等亚热带地区依然可以种植椰子树,但品种和海
直播简介:恰逢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喜迎202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携手,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遇见科学,预见未来”专场科普活动。直播时间:2023年5月13日 8:45-12:0
重播
重播